香港只有一种电影

下班买菜

1


港片已死。

那个时候香港还是在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黄金年代,群雄并起。八十年代后期,邵氏在类型片上开拓,并为武侠和情色片奠立了独有的港式风味的基调。直到九十年代,双周一成和四大天王的出现,港片终于迎来最辉煌的时代。




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作家大卫·波德维尔在回顾那个黄金年代时,不禁为其写下如此透彻的八字注解。




在大卫所著《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中开篇这样说道:

“潮热的三月,某天夜里,我闲逛至弥敦道,抬眼望霓虹闪烁,又如森林。或鎏金或红艳的方块字,高伸至几层楼……”

这段话一字未提香港电影,却处处皆是肆虐甚至于野蛮生长的香港电影。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却是谁也无法料想到的灾难,经济的低迷伴随着影视行业的衰落,千禧年后,香港竟几无那种蓬勃的生机。

野蛮生长,但前提是能够生长。北上已经成了大部分导演所剩无几的选择。

而港片的没落似乎已成定局,港片已死。




在狮子山下,一家1996年成立尚年轻的电影制作公司,在黄金时代甘为绿叶,却在千禧年后一举扛起了香港电影衰落的大旗。

它就是,银河映像。

而银河映像背后的那个男人,靠拍喜剧成名却靠类型片彻底定调了港片独有气质的男人。

如同称成龙“大哥”,张国荣“哥哥”,谢贤“四哥”一般,当香港人提到杜sir时便知是他。他就是杜sir。

杜琪峰。




2

杜琪峰的崛起和银河映像(以下皆称为银映)的发展紧紧相依。无论是与之共同成立银映的游乃海、游达志和韦家辉等合作的《暗花》《大只佬》《一个字头的诞生》,还是新生代的《非常突然》《烈火英雄》《枪火》,都有着香港电影前所未有的风味,却又处处透着“港味”。


而其中的代表,却无疑是《PTU》,又名,《机动部队》。




《PTU》在杜琪峰的电影中并不如《枪火》那么出名,亦没有《字头》《暗花》那般风格显著,冷酷凌厉,却无疑是杜琪峰电影技巧的集大成者。


PTU,是“Police Tactical Unit”的缩写,译为警察机动部队,俗称“蓝帽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备力量的一个分支。职责是处理突发事件、保护公众安全。

而《PTU》便是讲述了警察机动部队寻枪的一个故事。

从剧情而言,《PTU》的故事并不复杂。

反黑组组长肥沙在吃一次夜宵后不慎丢失手枪,这件事由小化大的地方在于他打听到当地黑社会头目之一的儿子正好捡到了一把不知名的手枪……



正当肥沙因丢失配枪而被正直的警员Kat向上级汇报时,PTU警官何文展却因义气答应帮忙一晚上找回配枪,故事便从何文展、肥沙和Kat三方的视角开始展开。



然而今夜注定是多事之秋,黑社会头目的儿子因意外横死街头,却被头目以为是仇家的暗算,于是策动手下找仇家对峙。


可尚未等四处调查的肥沙理清脉络,一伙带着大量军火正准备逃逸的大陆劫匪碰到了打探到枪的消息赶过来的何文展一行,而另一边是一直在调查的肥沙的女警官Cat,后面则是以为儿子被暗杀而对峙的两股黑社会团伙。




最终四方势力在这个十字路口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枪战。


戏剧性的是,肥沙因没有配枪而被悍匪追杀到了那个丢枪的巷子。


走投无路之际,肥沙随手一摸竟然捡到了自己那把掉在垃圾堆里的配枪,原来自始至终枪都没有被人偷走,而是在他路过摔倒后掉在了原地垃圾堆里。最终肥沙用这把枪击杀了那名捍匪。


而他最后跟Cat说的话亦颇耐人寻味。



3

《PTU》剧情简单而紧凑,几乎都发生在不到一晚的时间,然而却有丰富的信息量。

四方势力对峙,两个黑社会头目的同归于尽,大陆劫匪被一网打尽,都无不充斥着宿命的荒诞基调,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一个戏剧性的误会上。




这正是杜琪峰电影一直以来表达的“宿命无常”的宿命论主题。

除此之外,在镜头调度、灯光布局、站位考究上,也都无不体现着杜sir数十年电影拍摄技巧的游刃有余。



可以说这使得简单的故事蕴涵了电影特有的艺术质感和欣赏度,但也别忘了,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却在文艺风格上找到了一种极其和谐的平衡,银河映像十几年影画沉淀,莫过于此。

所以更有人愿意说,这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商业片,一部商业气质完美的文艺片。


但是我更愿意认为是,杜sir的电影才叫电影。

4

香港电影的没落已成定局,银河映像也终于独木难撑舟,于数年前终于解散。

港片失去了辉煌吗?可能永远失去了。

香港电影回不到过去了吗?大概也永远回不到了。

但是港片已死吗?我却难以做肯定回答。因为港片已死,但或许死去的只是时代。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也许香港只有一种电影,邵氏打开了门,金公主跟上了步伐,新艺城领略了高风,银河映像廉颇老矣却终于没有英雄迟暮,而还有更多制片公司仍在历历在目的光影交错中发着滚烫的光。

因为香港从来只有一种电影,它叫永远过火,亦能永远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