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未剪!开年最高分,好看到爆!

下班买菜


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又出了一部爆款。


不仅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拿下了平遥影展首映单元最受观众奖。


在后续素有“日本奥斯卡”的电影旬报大奖中,更是一口气拿下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影片,读者评选电影导演四项大奖。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般而言,日本电影的窗口期都长得可怕。


或许是感动到了选片源员,这次国内竟然抢先购入,一刀未剪,上线视频平台。


还能说什么?爽翻了!


「惠子,凝视」

Small,Slow,But Steady

2022.12.16.日本


无声的拳手


这是一部不太好讲的电影。


它没有视觉奇观,也没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甚至主人公都没有要追求的目标。


卖相上唯一吸引人的,恐怕也只有主角惠子的身份设定——


她是一名双耳失聪的拳击手。



可是,它走的又不是那种励志催泪的路子。


不像《啊,荒野》里那样拳拳到肉,也没有《百元之恋》里废柴崛起的爽快。


故事开始,便是惠子已经成为了职业拳手,且顺利地赢下了自己的第一场比赛。


上:《啊,荒野》,下:《百元之恋》


尔后的剧情,基本就如同一杯寡淡的白开水。


在等待第二场比赛的过程中,惠子的生活就仿佛三点一线般规律——


早早起床,晨跑锻炼,工作日去酒店当清洁工,闲暇时间就去拳馆练拳。



只不过,说是闲暇时间,但除了周日,惠子几乎每天都去拳馆练习(甚至有时周日也去)。


在拳馆的记录表上,惠子连续不断的签到,与其他零零散散的的记号形成了强烈对比。


虽然馆长直言她并没有什么天赋,但她还是喜欢打拳,至于为什么,她自己也不太清楚。


“只是很喜欢出拳的感觉”,她这么解释道。



唯一算得上激励/危机事件的,只有拳馆即将倒闭这么一件事儿。


故事所发生的时间是在2020左右,此时的日本仍处在疫情防控阶段。


疫情的冲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退会,拳馆的经营有些难以为继。


再加上馆长的健康状况堪忧,视力也越来越差,迫于无奈,只能关闭拳馆。


不过,已经安排了比赛的选手,馆长承诺会继续帮助大家一直到比赛为止。



知道这件事后,惠子对于打拳的决心开始动摇起来。


早在加入荒川拳馆之前,惠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拳击了,但基本都是自己练着玩。


因为双耳失聪的关系,一直没有拳馆愿意帮助她转型成专业拳手。


直到遇见了荒川区拳馆的馆长。


馆长不仅接纳了她,还手把手教导,陪着她晨练,打拳。


两人既是师徒,也像父女。



如今拳馆关闭在即,惠子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坚持下去。


她写好了退会信,却迟迟不敢交给馆长。


而就在惠子纠结的过程中,比赛的日子也快到来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平平无奇的故事。


但很奇怪,从头至尾,这部电影都能让我坐得住,更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究竟是为什么呢?二刷之后,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也不敢说全懂。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仅供参考。



无声的孤独


这是一部“听”比“看”要重要的电影。


影片伊始,先出现的是笔在纸张上划过的声音——


那是惠子正在写日记。



随后第二幕,最抓人的,依然是拳馆里学员们训练的声音。


破旧器材发出刺耳的尖叫,已经有些发胀脱色的地板吱呀作响,甚至是画外的车辆驶过的声音,都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但,导演随即打上字幕,明确地告诉观众,这些声音,惠子是听不到的。



一种奇怪的感觉由此而生。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里面隐藏着一个令人倍感悲伤的事实。


即,通过放大声音这一设计,试图让观众主动去感受和思考惠子的处境——


围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是极其丰富的,却又是熟悉到难以被我们察觉的。


而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声音,与惠子无关。



此外,片中也不止一次拍过旁边有人和惠子说话,但惠子没法做出反应的情景。


因为对于惠子来说,她的世界就只有目之所及的那一小块。


画框外的所传出来的声音与世界,并不是她的。


这当然是常识,但我们很难意识得到。


当导演用视听语言将其筛选并强调出来的时候,便显得格外突出。


不用任何的背景铺垫,也不用挖空心思设计戏剧冲突,惠子的孤独感,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被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而当你明白和感受到了这一点,整部电影就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你会发现,不仅仅是声音设计,整部电影看似无心,实则充满巧思。


比如,其实原型人物的故事发生在2009年,导演有意改到了片中的2020左右。


而惠子的心理状态,对应在外在,正是影片的疫情背景下,封锁和闭塞的状态。


关于疫情背景的处理上,片中也从未像常规那样,通过新闻播报或者其他方式提及。


而是做了冷处理,只是通过展现人们戴口罩,互相寒暄“不要感冒”,“戴上口罩会让听障人士读唇语更加困难”等等日常小事来侧面展现。



这与惠子的处境依然十分吻合——


她的孤独是无声的,且不易被察觉,但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所以要拍惠子的日常生活,为的,是撇除煽情,让观众主动去感受,去“凝视”。


去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惠子所感受的一切。


孤独如此,温暖亦然。



无声的温暖


纯讲孤独,并非导演三宅唱的风格。


从他的出圈作《你的鸟儿会唱歌》里就可以看出,他讲迷茫,却也讲希望。


他喜欢拍浓得化不开的冷蓝,却也总是不会忘了那些暖黄。


《你的鸟儿会唱歌》


这一部也不例外。


其中象征意味最为浓厚的一场戏,是惠子站在荒川边的一场戏。


火车轰隆隆驶过,夹杂着荒川流动的声音,嘈杂无比。


那是城市的声音,生活的声音,而在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之中,是惠子响彻天际的无声孤独。


片中没有明确解释,但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惠子很喜欢在下班后站在这里发呆的原因。


她听不见,但是她也渴望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也确实产生了联系——


火车驶过时,灯光会在惠子身上闪动,划过。



这些光是拳击。


惠子说自己很喜欢出拳的感觉,馆长则解释得更为清楚一点:


在打拳击的时候,脑子里会放空一切杂念,进入到一种“无”的状态。


而在这种状态下,在不断出拳的过程中,惠子的身体本身形成了一种节奏。


对于惠子来说,或许那就是属于她的“声音”。



所以,随之而来的拳馆倒闭看似简单,其实意义重大。


作为对抗孤独的避风港没了,还要不要继续打拳?


惠子犹豫了,也害怕了,正如她比赛时总是喜欢往后退,因为她怕疼。


但也正如教练教导她的那样,害怕是正常的,犹豫也是正常的。


需要做的只是保持好防御的姿态,不要倒下,不要丧失斗志。


而围绕在惠子身边的那些爱她的人,同样也是划过她身上的那些光。


话痨弟弟,不敢却又想看惠子比赛的母亲,健康堪忧却仍然陪着惠子练拳的馆长......



他们对于惠子的关心和爱,同样也不是通过台词或者很强烈的方式表明。


而是通过弟弟和女友带着惠子在街上跳舞;


通过母亲拍下的那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曝光爆炸,构图稀烂的照片;


通过馆长看见惠子不好扎头发,随手送给她的红色棒球帽......


一些隐藏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的爱意,就已足够鼓舞人心。



问题在于,惠子太过沉醉于孤独和犹豫之中。


就像她站在高架桥上的一片深蓝里,看不见背景里的点点亮光。


她需要的,只是被人提醒,记起这些温暖的时刻。



所以,在看到馆长凑在屏幕前,还在眯着眼睛研究惠子的拳法,替她出招时,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所以,当惠子去看望病倒的馆长,日记被师母念出来的时候,有点像是跳出了此前的孤独心境,或者说,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重新观看了一遍电影。


原来,放弃拳击才是辜负了大家对她的期望,而不是避免了给人添麻烦。


原来,她也会在日记里给自己打气,也会在收到馆长的礼物时喜笑颜开。



无声的荒川

最后,惠子的第二场比赛仍然以失败告终。

这是必然,电影的主题便是如何坦然面对生命中不可战胜的磨难。

这个磨难可以是疫情,失聪,拳馆关闭,比赛失利,或者不妨说,就是生活。

有意思的是,导演又添了一笔——

惠子坐在河堤上发呆时,前几天与她对打的选手跑过来同她打招呼。

原来,她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厂女工。

换言之,那或许也只是另外一个惠子。


有点俗,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段。

只有这样,才能和疫情的环境结合起来,也将对象扩大至所有孤独挣扎的人们。

就像那些翻飞在拳击绳栏的灰尘,微小,熠熠生辉。


最后片子结束,出字幕的时候,导演也并没有选择常规的黑场,而是配上了东京荒川区的景色。

河流,电车,横穿纵跨整座城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拳击场。


其中含义不言自明,大家都是拳手,都在打着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拳赛。

熬不过去的,倒下的便倒下了,但总有像惠子一样不愿意倒下的,仍然站在台上。

她也没有什么反败为胜的办法,只能像英文片名所说的那样。

《Small,Slow,But Steady》。

(优酷可看)

看更多精彩影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2023/02/13
监制:探长
Supervisor:Tanzhang
编辑:老白
Editor:laobai
豆瓣:影探
Douban
微博:影探探长
Weibo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探长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