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无码!顶不住的别强撑......

下班买菜
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熟知我们的探友都知道,影探是个多元的号。

时而香艳,时而正经,时而清新,时而重口。

脚踏实地写文,出人意料尝鲜。

你就说,在影探啥场面没见过?

(除违反刑法第364条第1款外

图源:微博

但碰到这剧,我还是有点子担心。

担心你们顶不住。‍‍‍‍‍‍‍‍

可这么好的东西不共享多没劲?

所以今天又给大家改善伙食来了——

「挤痘大师
Dr.Rimple popper
2018-2023

深夜孤枕难眠时,大家都爱看啥?

我有段珍藏视频,N刷过很多次。

掏出来给大家看看:

预警⚠️

预警⚠️

预警⚠️

图源:水印

起初我刷到这段视频,是边看边皱眉,边用脚指头抠出个两室一厅带精装。

后来越看越上瘾,直到觉得视觉冲击不够。

为了满足自己的癖好,我遍寻此类视频。

有冲洗耳屎的:


有拔内生毛的:


有清理黑头的:


就这样,凭借异于常人的变态,持之以恒的锻炼。

待我具备强大的耐受力时与《挤痘大师》相遇了。

就像流浪的孩子找到了家。

视觉冲击

《挤痘大师》,可不是挤痘那么简单。

这部从2018年开始连载的医学纪实片。

以主人公桑德拉·李的日常工作为内容。

她是一位在洛杉矶从业15年的皮肤科医生,专攻囊肿/肿块切除。

对一部分人来说,李医生的视频是心头好,好到让人欲罢不能。

且这部分人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我。

在B站,《挤痘大师》单一季的播放量就高达5800多万,评分高达9.8。


并且随着视频热播,李医生迅速走红网络,很多疑难杂症患者专门找她治疗。

这就使得拍摄素材越来越多、越来越猎奇。

以至于《挤痘大师》拍了八季还没枯竭。‍‍

但必须得承认。

一部分人的饕餮盛宴,会是另一部分人的九转大肠。

比如这段在油管爆火的cut。

李医生挤55年陈年老黑头:

预警⚠️

预警⚠️

预警⚠️


好结实的一颗,味道滂臭。

如果你连这个都接受不了,我的建议是先别往下看了。

毕竟在《挤痘大师》中这只能算小儿科级别。

接下来的内容,别硬撑,胃不舒服就快逃生。


现在跑还来得及。

不跑是吧!

不跑是吧!

不跑是吧!


那你康康:

噗呲一声,不仅显性还散味;


用力一挤,整个就会弹出来;


下手一掏,成坨被撕拉出来。

算了......

不放原动图,只放弹幕图吧。

原图大概就像重达3斤的猪油被从人体中掏出来。

虽然保持一定的形状,但流动性很强,瘫软样。

托在两只手上,质感"duang duang"的。


节目组很贴心地将高能场景调成黑白色。

弹幕依旧大惊失色,鸡皮疙瘩全起来了。

友情提示:

可以正常呼吸!

再友情提示:

吞口水不是表示你馋了,有可能是因为紧张。

看到发“炫我嘴里”弹幕的,我佩服这是个勇士。

让我们祝福他吧。‍


还有让人san值狂掉的酒槽鼻。‍‍‍‍‍

治疗过程冒气,像是在电烤脑花。

希望爱吃脑花的朋友们原谅我的比喻。

弹幕隐隐约约码一下

以及屁股后方长了小尾巴的。


其它的如皮肤脱落,身长多处肿块,暂不放图。

当然,刚开始看《挤痘大师》是奔着猎奇去的。

许多观众调侃它是“下饭神器”。‍‍

每集一更新,弹幕就吆喝着“赶紧点外卖吧”。

但一路看下来,我在猎奇心被满足的基础上。

还得承认这是非常优秀的人文科普医疗纪录片。

李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患者对经历的诉说,是猎奇氛围下的反猎奇,是歧视环境中的反歧视。

治疗伤痛

良性肿块不致命时,加之医疗费用高昂,许多患者会选择与肿块共存多年。

比如这位名叫卡拉的女士。

她从密西西比州远道而来,希望能摘除自己头皮上的5个囊肿。‍‍‍‍‍

这5个囊肿中,伴随她时间最长的已经有35年,还有1个伴随她15年。

因为共存时间太久,卡拉分别为囊肿取了名字。

有点养成系内意思了。

其实生活也受影响,囊肿碰到就会痛。

这次她下定决心与这些小宝贝说再见。



对卡拉来说,好消息是切除毛发囊肿不用剃光头。‍‍‍‍

只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切开取出即可。‍‍‍‍‍‍‍‍


坏消息是局麻后意识非常清醒。

卡拉就躺在那听刀子呲地滑开头皮、噗呲挤出脓的声音。

紧张地手发抖。


和卡拉一样,为肿块命名的还有珊蒂。‍‍‍‍‍‍‍‍‍‍

珊蒂将脖子右侧长了5年的脂肪瘤命名为汤米。

来找李医生时,珊蒂夫妻很乐观,还开玩笑说:‍‍‍‍‍‍‍‍

“以后床上不会那么挤了。”


但当李医生将脂肪瘤切开后才发现,汤米扎的根非常深。

而且汤米的位置很凶险,包裹着众多神经。

李医生只能进行部分切除。


《挤痘大师》虽然酸爽,但绝不会只呈现顺利成功的手术。

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会一一再现。

比如这位小伙子,后背突然长出一个如足球大小的肿块。

因为这个肿块,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已经无家可归。

他曾经去看过医生将积液抽出,但一个半月后肿块又涨了起来。

李医生决定先将积液抽干,然后再跟踪积液流出的源头。‍‍‍‍‍

抽了十几管的积液才抽平,小伙子说他脑子里都有抽水声。‍‍‍‍‍‍‍‍‍‍‍‍‍‍‍‍‍‍‍‍‍‍


因为有家族癌症史,小伙子也慌了,担心是癌症。‍‍‍‍‍‍‍‍

通过断层扫描,李医生发现问题出在淋巴:

“人体内的淋巴系统,本质是管道系统,如果将它比作花园水管,小伙子的颈部淋巴管就像是水管堵住或打结,水都堵在了后面。”

抽积液治标不治本,需要外科手术疏通淋巴。


还有个让我非常惊讶的病例。

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姐姐,她将发带摘下来,露出两耳垂上的肉瘤。

肉瘤不仅会发痒,而且在继续增大。‍‍‍‍‍‍‍‍

诱因竟然是因为打耳洞!


李医生科普,这种病名为蟹足肿。‍

是在皮肤愈合时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

小姐姐就是之前打耳洞弄断软骨,导致长了肉瘤。‍‍

蟹足肿棘手的地方在于,切除再愈合时会形成新的瘢痕。

如若再过度生长则不休无止。

这非常考验医生的操刀技术。

切口要尽可能小,缝合创口时更要精益求精。‍‍‍‍‍‍

欣赏下李医生的刀工:


顺带欣赏下李医生的缝合术:


小姐姐之前因为肉瘤一直戴发带示人。‍

现在她可以摘下发带,不再因此自卑。‍‍‍‍‍‍‍‍‍

“挤痘”是治病也是治心。‍‍‍‍‍‍‍

治愈心灵

如果给《挤痘大师》附标签,惊悚和治愈都应该附上。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位女士,左胸下长了一个肿块。

起初只有豆子般大,后来大到像垒球。‍‍‍‍‍‍‍‍‍

因为这个肿块,她一直没敢和男朋友亲密接触,就是怕被嫌弃。‍‍‍‍

李医生判断肿块是脂肪瘤后,利落地进行了切除。‍‍‍‍‍‍

治愈后,她好像重获新生,整个人更加阳光自信。


还有一位男士,额头上长了两个肿块。

一个在额头上,非常突兀,一个在眉毛下,并不显眼。‍‍‍‍‍‍‍

为了转移别人看他脸时的视线重点,他蓄起了络腮胡。

其实他本人并不喜欢络腮胡。


对李医生来说,额头上的肿块非常好去除。

棘手的是眉毛下的肿块,李医生第一次遇到。

肿块切开后呈多叶状,被挤压在肌肉下很深的地方。

李医生只能进行部分切除,并对切除下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测。

检测后发现没有癌变,是之前旧囊肿被弄破后,形成的瘢痕组织。

以后要持续监测避免复发。

额头上的肿块消失后,小哥迫不及待刮掉了胡子。

帅哥.......你谁啊???


医生不是神,有很多病无法根治。

比如这位得了化脓性汗腺炎的女士,皮肤接近9成都受到影响。

皮肤上的疮口有灼烧感,会流脓,有异味,穿衣服都会痛。‍

而且不能在户外停留太久,因为不好清理流出来的脓水。

她说:“我每天都在战斗。”


唯一珍爱自己的母亲也去世了。

父亲组建新的家庭,将她视为累赘。

没有人愿意倾听她的痛苦。

其实李医生也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给她注射类固醇,缓解疮口发炎。

但李医生为她介绍了一位病情相似的患者。

后来,这两位病人渐渐成了好友和彼此的精神支柱。

我想是因为经历相似,才能深刻体会到彼此的痛苦。‍


《挤痘大师》中,令人感动处有很多。

观看者因患者的喜悦而喜悦,因患者的病痛而揪心。

都在期待着每位患者被治愈的那一刻。

它让我意识到,承受疾病折磨并寻求治疗的人是伟大的。

也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即使陌生也有共情与同理心。‍‍‍

李医生说她喜欢挤痘的酸爽,也因治愈病人而获得满足感。

这是一份看似重口实则温暖的工作。‍‍‍‍‍‍‍‍‍

这是一部看似猎奇实为科普的好片。

看更多精彩影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2023/02/23
监制:探长
Supervisor: Tanzhang
编辑:甜茶
Editor: Tiancha
豆瓣:影探
Douban
微博:影探探长
Weibo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探长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