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在,16K电视真要来了!
16K视频曾经是热炒的元宇宙或全真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苹果用远不及16K的双目4K,支撑起Apple Vision Pro 2.5万元的售价。
16K电视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能让不断衰退的电视产业看到希望!
16K电视面市
5月23日,在美国SID 2023国际显示周上,我国面板显示巨头京东方展出了一款令人震撼的16K LCD显示屏。
这款110英寸的全球首款能够以60Hz刷新率输出16K(15360 x 8640)图像的显示屏,由1.33亿个像素组成,比4K多出16倍,比2K多出64倍,画面细节的表现力前所未有。
电视面板采用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缩尺寸可以做得很小。我们使用的手机屏幕面板,都已经普及2K屏,仅仅把尺寸做大,就可以做100寸32K屏,甚至可以做64K屏。
但这还不是16K电视照进现实的唯一障碍。
16K电视或让机顶盒绝种
16K电视近距离观看,才能让高分辨率有意义,这时的刷新率必须大于120Hz,才不会有眩晕感。
如果使用机顶盒,连接16K电视的高清线带宽大约400Gbps,只能使用光纤连接。
100G光模块报价,便宜的也是千元级别的,400G光模块肯定更贵。
这种模块不但体积大,功耗也大,还会增加主芯片的面积和功耗。
由此推测,16K机顶盒仅高清线传输这一环节,成本将是千元级别的。主芯片功耗增加的背后,是芯片成本的大幅提高,有可能让16K机顶盒成为最贵的电子产品。
发展16K电视借助机顶盒的可行性变低,机顶盒甚至有可能从此绝种,与机顶盒捆绑的运营商也会消失。
必须考虑直接使用电视机,解码显示必须一体化。
16K电视凸显广播网的重要性
或许有人说,现在都5G+光网双千兆了,传输16K电视的400兆码流,不是很轻松吗?
如果只是一个不计代价的演示,别说16K,32K视频也可以传输。
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了以下两篇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关联阅读,就知道传输超高清有多难了:
由于串流传输能耗及成本原因,央视及一些省台开通的10个4K/8K超高清频道,至今很少人能看得到,成为阻碍超高清发展的主要原因。
苹果刚刚发布了Vision Pro。体验过的网友告诉泰信君,Vision Pro演示的双目4K,才是真正的超高清,但也仅仅是本地3D视频,几分钟后就开始发热。
我们相信,如果Vision Pro使用云服务串流,要达到本地播放的效果,功耗和传输成本将非常高,且无法避免黑屏卡顿,一定会影响体验。
所以,即使苹果再强大,也没有能力突破通信理论极限。是时候需要针对超高清进行大力度的科普了。
升级技术标准
不论从3G向4G、5G升级,还是从百兆向千兆、万兆升级,主要目的就是传输清晰度越来越高的视频。
在香农极限的约束下,同等物理条件,传输更多的信息,能耗会呈指数级增加。
视频数据的带宽远高于文字图片,需要消耗更多的云计算资源,所以视频直播带货平台费用较高。直播平台如果使用超高清,成本将难以承受。
而使用广播电视网传输超高清,传输成本基本不变,具备无可比拟的绿色低碳优势。而且,有现成的技术标准可以使用。
我们在《【视频】8K入户,是有线电视的机会吗?》一文,介绍了DVBC2技术标准。
该标准可立即满足高标准4K超高清或入门级8K超高清的传输。目前,部分电视机已经开始支持DVBC2。
标准升级就是提升生产力。
拥有广播网的中国广电,只要仍以广播电视传输为主业,要走出困境,向DVBC2升级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超高清与公共服务
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涉及国家安全,在任何国家,都应该具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产品。
我们在《》一文,以及《政府采购,老百姓看电视免费,重启有线电视公共服务属性!》一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产品)都进行过描述。
解绑机顶盒,是有线电视具备公共产品功能的必要条件。
现在,在人们可以很容易获得标清、高清电视节目的情况下,中国广电只有在提高广播网传输效率的基础上,提供真正的超高清广播传输公共服务才有意义。
目前,我国有10个4K/8K超高清频道可供传输。
当中国广电升级DVBC2,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扩大市场范围,具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后,省级卫视将会加快超高清化,可传输的节目很快会增加到50套以上。
届时,中国广电可以借助规模市场优势,参与并主导下一代DVBC3技术标准的开发,为传输16K电视做准备,加速电视向超大屏方向发展,同时可以介入电视机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与主营业务关联的环节,解决员工收入低的问题。
【关联阅读】
【推荐阅读】
我们建了一个发展超高清公共服务的讨论群,探讨推动电视机成为有线电视终端的可能性,感兴趣者请添加超高清小本营微信号,请注明单位,简单自我介绍,申请进群。
或添加:15264110657专注广播网与互联网的融合